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自然》
鳥類骨骼進化多樣化的環境信號
英國牛津大學Roger B. J. Benson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鳥類骨骼進化多樣化中的環境信號。相關論文10月26日發表于《自然》。
研究人員分析了現存鳥類的形態多樣化,這是一個生態多樣化的群體,并記錄了從“泛骨骼”比例到單個骨骼局部三維形狀變化的結構尺度。研究人員發現,鳥類亞群和骨骼部分之間的演化模式有很大差異,表明廣泛的鑲嵌性和地球主要環境中宏觀演化景觀結構的潛在差異。與水有關的群體,特別是水鳥,反復探索了其總形態空間的很大一部分,并強調了身體比例和接近身體核心的骨骼形狀的變化,這與運動的力學功能有關。
相比之下,陸生鳥類在白堊紀-古近紀之后早期就演化出獨特的、群體特有的身體形態,隨后強調局部形狀的變化,特別是頭部和四肢遠端骨骼的變化,這些骨骼與環境的互動更為直接。一半以上鳥類物種顯示出保守的演化動態,導致所有骨骼部分的低差異性。對于喙和組合骨骼形態等部分,早期建立活鳥形態空間的證據是明確的。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該形態空間的早期劃分,這與“生態位填充”的具體預測相反。然而,廣泛環境類型之間的早期分化可能引起了演化模式的早期分化,這表明環境分化在構建鳥類總群的輻射中起著重要作用。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72-y
結直腸癌中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共同演化
英國癌癥研究所Andrea Sottoriv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結直腸癌中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的共同演化。相關論文10月26日發表于《自然》。
研究人員利用單個腺體的空間多組學分析,在單克隆分辨率下研究了結直腸腫瘤中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的共同演變。研究人員從30個原發性癌癥和8個伴隨性腺瘤中收集了1370個樣本,生成了1207個染色質可及性圖譜、527個全基因組和297個全轉錄組。研究發現,染色質修飾基因DNA突變的正向選擇和反復出現的體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改變,包括在原本沒有基因突變的癌癥驅動基因的調控區域。
轉錄因子結合可及性的全基因組改變涉及CTCF、干擾素下調以及SOX和HOX轉錄因子家族的可及性增加,這表明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發育基因的參與。體細胞染色質可及性的改變是可遺傳的,并將腺瘤與癌癥區分開來。突變特征分析顯示,表觀基因組反過來影響了DNA突變的積累。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遺傳和表觀遺傳的腫瘤異質性地圖,對理解結直腸癌生物學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02-1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