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人類大腦有近86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有多達10000個突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互連網絡,構成了行為和認知的基礎。最新一期《科學》特刊連發4篇文章,綜述了科學家對大腦復雜連接(“連接組”)及其如何驅動大腦功能和產生功能障礙的理解,介紹了用于探索大腦連接的神經科學創新技術。
《科學》雜志高級編輯皮特·斯特恩在特刊引言中寫道,大腦不僅僅是它的組成細胞。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都與其他數千個神經元連接,但不是一片嘈雜的連接聲,而是同步的交響樂。沒有平穩運行的連接,大腦只不過是一堆神經元。
法國波爾多大學和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總結了大腦連接和大腦功能之間的關系,即核心大腦功能需要通過密集連接的網絡在局部和遠處大腦區域之間進行整合。他們概述了大腦連接的功能作用及其在進化和疾病中的作用。
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團隊闡述了人類大腦結構連接的研究進展,并討論了在不同空間尺度上測量的重要性。連接組是指對神經元和大腦區域如何相互連接的綜合描述。然而,要充分了解連接組,就需要從分子和細胞水平到宏觀水平,將大腦連接作為一個多尺度系統來處理。團隊討論了擴散磁共振成像(dMRI)和牽引成像等新興成像技術,以及機器學習和計算模擬,如何極大地擴展了人們對連接組的了解。
美國斯坦福大學團隊探討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神經調節、全腦功能成像和計算建模的最新進展,揭示了大規模腦回路功能和功能障礙的新見解。這些發展有助于開發模擬大腦功能的新方法,用以復制和探測神經系統及其行為,從而改進神經系統疾?。òㄅ两鹕。┑闹委煼绞?。
挪威奧斯陸大學團隊回顧了用于在嚙齒動物模型中繪制不同尺度的大腦連接的各種實驗技術,并討論了將這些不同的數據集組合在一起以創建大腦三維參考圖譜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促進與其他微架構特征相關的神經網絡組織全腦分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