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單細胞分析研究組研究員陸瑤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
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退行性疾病正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直接相關的是神經細胞,但神經細胞不是孤立存在的,神經細胞需要通過物理接觸、生物分子的信號交換等手段與其他細胞進行信息傳遞、相互作用,以協同完成生物學功能。
近年來,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大腦內免疫細胞在塑造、調控神經細胞神經功能中起到關鍵作用。盡管已有研究利用質譜、PCR、單細胞/單核核酸測序(sc-RNAseq/snRNA-seq)等技術,在群體細胞水平或單細胞水平上致力于解析神經-免疫細胞間的互作關系,而神經-免疫細胞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如何通過多種分泌因子信號介導相互作用尚不清楚。解析神經-免疫細胞間互作網絡,可更清晰深入認識神經-免疫細胞通訊這一基礎生物學過程,并有望為剖析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疾病診斷標志物奠定重要的前期基礎。
本研究利用前期發展的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PNAS,2019),實現了單個神經細胞12種分泌因子的同時檢測,包括細胞因子、神經營養因子和神經源性外泌體,并揭示了神經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的異質性和相關性;應用于神經-免疫配對單細胞互作研究發現,浸潤性巨噬細胞與常駐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對神經細胞的分泌功能調控上具有不同效果,例如,浸潤性巨噬細胞一般傾向于抑制神經細胞分泌外泌體,而小膠質細胞則會促進神經細胞分泌外泌體。進一步,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疾?。ˋlzheimer disease)模型下的神經細胞與巨噬細胞或小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均導致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該研究為探索大腦微環境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并可望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發展以及標志物的發現提供數據參考。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Mapping secretome-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paired neuron-macrophage single-cells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支持。
大連化物所利用單細胞分泌分析技術解析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